国际传染病期刊文章:羟氯喹有效,新冠死亡率减半

密西根的亨利·福特医疗系统在国际传染病期刊发表了一篇重磅文章,结论是:羟氯喹有效!如果及时用药,可以把新冠死亡率降低一半。

研究表明,尽早使用氯喹,不但能降低死亡率,而且能大大减少进入ICU和被迫使用呼吸机的可能性,也没有增加心脏病的危险。

福特医疗研究了2541位住院患者,发现羟氯喹能把死亡率从26.4%骤减到13.5%。具体数据如下:

  • 单用羟氯喹:13.5%
  • 羟氯喹 + 阿奇霉素:20.1%
  • 单用阿奇霉素:22.4%
  • 两个药都不用:26.4%

首先,所有患者都已经开始住院治疗了,说明已经不是轻症了,至少到了必须住院的程度。将来的研究应该看看如果用药再早一些,能不能减少住院的概率。

另外,羟氯喹配合阿奇霉素的死亡率是20%,原因是只有病情非常严重的患者才两个药同时上。但是即使如此,死亡率也比不用羟氯喹的组更低。

传染病科的Zervos主任再三强调,羟氯喹一定要早用,效果才明显。他们的患者是住院24-48小时之内开始上羟氯喹,这可能是主要原因,而其他研究很多是用药太晚。

别说医学专家,这不是草民一直在说的吗?羟氯喹的机理就是抑制病毒侵入细胞,所以越早要好,就好比增固了城墙一样。等病毒已经攻陷了多个重要器官,羟氯喹这类药物肯定是回天无力,因为白刃杀敌不是它的强项。

当然了,这一项研究并不能证明羟氯喹就是新冠神药,但是最起码说明,它有这个潜力,有不小的希望,各个医院不应该拒绝,更不应该因为政治原因而拒绝这款极其便宜而且全球产能巨大的60多年的老药!

每次写这个话题我都气炸了肺。

疫情刚在美国爆发的时候,老川心急火燎,你说他是关心民生也好,你说他是为了连任也好,这不是争论的要点,但是他确实很着急。然后,他听说氯喹这种药可能管用,因为有些医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证明这款药对新冠有效。心直口快的老川随后在新闻发布会上就提了一句,并且说这是个好消息。

然后就不得了了,美国的左派一瞬间就跟疯了一样,开始全面攻击氯喹。

就因为反川,就因为老川说了一句这个药可能管用,他们就跟氯喹不共戴天了。

最著名的是那个喝鱼缸清洁剂而死的案子,被左派莫名其妙算在了老川的头上。

几个民诛党州长立马禁了氯喹类药物。还有人说老川推氯喹是因为他家有人投资药厂,赚黑心钱。更有人说老川犯了反人类罪。一切牛鬼蛇神都出动了:

最不可思议的是学术界,为了政治正确,生生地把一款治疗疟疾和关节炎的老药说成了夺命散。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一篇伪造数据的论文,说氯喹不但无效,病人死得更快!世卫组织根据这篇假论文,叫停了大型临床试验。

你都想象不到这帮人能坏到这种程度。

一直到现在,新冠病毒也没有特效药,最终还是要靠自身免疫能力。所以即使氯喹类药物没有特别的作用,当作安慰剂也是好事,让病人信心大增肯定有利无害,何况当时已经有零星的证据说明“可能”有效,而且这么多年全球广泛使用,毒性副作用了如指掌,根本没有什么风险。

所以左派疯狂攻击氯喹,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川普推荐氯喹

可怕不可怕?

其实反川也没啥,你就尽快开展临床试验,用事实说话,用数据证明川普错了,而不是蒙上双眼,甚至造假,得出一个你一心希望得出的结论:氯喹不但无效而且有害。所有这一切,正是左派媒体,左派政客,和左派学者在众目睽睽之下,一直在做的事。

昨天,MSNBC反川第一主播Rachel Maddow,用掩饰不住的喜悦预言,六月份的工作报告将惨不忍睹!当天,联邦公布了数据,六月新增工作480万!远远超过预期。

为了阻止川普连任,她们(1)希望经济崩溃,(2)盼着疫情复发,(3)煽动打砸抢烧

所有这一切,都已经公开了,都懒得遮掩了。你只需要看看CNN和MSNBC的节目,就一目了然。

即使柳叶刀造假文章被撤销之后,美国FDA和英国牛津大学仍然相继终止了自己的临床试验。

假如随后更多的研究证明氯喹类药物确实有效,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去追责。

编造数据的应该承担法律责任,背后推动的媒体也难逃干系。

大概也是担心自己太过片面,CNN居然报道了这项证明氯喹有效的研究成果:

但是你仔细看发布的时间,美西时间凌晨1点,美东时间凌晨4点。

这个时间毫无疑问是阅读量最少的时候。假如你发表一篇文章,想让最少的人看到,你一定要选这个时间段,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在睡觉。

而且,CNN的开篇第一段充分说明了它的立场:

一项令人惊讶的新研究发现,有争议的抗疟药羟氯喹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。 但是这一发现,就像联邦使用这款药物一样,遭到了质疑

A surprising new study found the controversial antimalarial drug hydroxychloroquine helped patients better survive in the hospital. But the findings, like the federal government’s use of the drug itself, were disputed.